你爱吃什么面,就是什么人
陕西作家陈忠实曾用一部《白鹿原》名满天下, 慕名去看电视剧的人,可能会对里面的一碗油泼面印象深刻。
事实上,生于关中平原的陈忠实,在生活中也是一个爱吃面的人。
▲来源:图虫创意
【资料图】
据说有一天,他应邀参加研讨会。 按会议流程,结束后有一个饭局。
对于想要拓展人脉、喜好社交的人来说,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。但陈忠实是个朴实直白的人,不喜欢客套。
所以接近会议尾声,他就溜出了会议室,和一位好友在一家面馆碰面。
▲来源:叮叮笑笑生
进店后,陈 忠实 对服务员说——
“两碗扯面,多放点辣子!”还不忘加一句“把面汤上满些。”
服务员认出了陈忠实,很讶异地问:“还要什么菜,喝什么酒?”
谁知道陈忠实摇摇头,看向好友,好友回答: “我们的肠胃是一样的,都是由乡村母亲培育出来的。” 陈忠实听完后哈哈大笑。
▲来源:图虫创意
刚做好的扯面筋道得很,浇上油泼辣子,那叫一个美。
“记忆里的美食,莫过于油汪汪的扯面了。”
简简单单一碗扯面,不争不抢、实在、低调而有内涵,将他们的性格展示得淋漓尽致。
我们常常会对一种味道,久久喜爱,说不清哪里好,但就是怎么都忘不掉。
即使中国有这么多种面,总有一种就像心头的白月光,是点餐的必选项。
有时候,你是什么样的人,从你爱吃的面就能看出几分。
如果你和谁总能吃到一块,多半也会性格相投,相处得很愉快。
▲来源:图虫创意
在如今这个时代,如果想念家乡,打电话或者视频都很方便,唯有无法邮寄的美食,让人只能魂牵梦念。
焖面就是其中一种。
这种北方人最爱的肉菜+碳水组合,重点就在于焖。
面条无需经过水煮,直接裹上面粉,放于肉菜之上,或者蒸至半熟再放入。盖上锅盖后,利用蒸气完全焖熟,不论宽面细面,都保留着面本身的筋道。
一到夏季,豆角成熟,豆角焖面更是会霸占不少人的餐桌。
摘好、洗净、切段,和微微入味的排骨或瘦肉 一起焖 ,豆角会变得软烂、吸汁,与肉脂香交融,浓香阵阵。
接触水分变少的面条,出锅时依旧带着外部的粉面口感,吃起来非常独特。因为中途用长筷搅起拌匀过,每一根面条都带着咸鲜的味道。
有些人还会加入醋蒜,就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汤吃,香气扑鼻而来。
▲来源:图虫创意
北京人叫它扁豆焖面,不放排骨改用五花肉;河南也有类似做法,叫卤面。山西人和西北人叫它焖面,还会加入糊烂的土豆一起吃,颇具风味。
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你到了内蒙包头,也能吃到它。不过内蒙的焖面要粗犷得多,带着骨肉的大块羊肉与面条交汇出草原风味,一次一大碗都不够。
北方人到了南方,能吃上手擀面做的焖面次数就少多了,豆角与土豆的味道也会和家乡有些许差异。
但对焖面的怀念,就像是乡愁带来的“十面埋伏”。你明知“有诈”,却还是心甘情愿地想念,再想念。
爱吃焖面的人,多半有些念旧。
纵然基因里带着漂浮的种子,血脉仍会默默流向故乡的河。
记忆里总有一口大锅,掀开锅盖,白烟朦胧。沾着熟面粉的焖面熟了,香香的。
若有熟悉的焖面在,心就在,家也在。
▲来源:图虫创意
汤面,是喝汤爱好者的灵魂归属。
漂浮在汤汁里的面条,游弋多姿,吃起来暖润鲜美,连带着味蕾都变得温柔,不愿再挑剔些什么。
在江苏,镇江人将锅盖面奉为“江南的天下第一面”。
长鱼丝、肴肉、肥肠、狮子头、雪菜肉丝、小排、素鸡……多至30多种浇头展示着苏式汤面的丰富多彩。
滚水下面,滚水捞起,一块木头当锅盖,可以“打住浪头”,不让汤噗出来。受热均匀的跳面,本就经过反复锤压,浸在骨汤或酱油汤里,十分爽滑有味。
加上镇江醋和姜丝,口感便更丰富了,再要上一份镇江的包子,悠悠然一整天,别提多自在了。
▲来源:《舌尖上的中国》
汤面的宇宙,兼容并包。
既有阳春面的简简单单,又有苏式面的多重浇头,还有食材的百种风味。
东台有鱼汤面,台州有姜汤面,叙永有豆汤面,天水有浆水面……汤汤水水,各有天地,都带着地方特色。
舟山有海鲜面,泉州有面线糊,重庆有小面,岐山有臊子面,兰州有牛肉面……料给得很足,藏进当地的水土风物,滋味越品越有。
广州还有一味云吞面,6-8粒云吞在韭黄的点缀下诱人垂涎,猪肉包裹着鲜虾,云吞十分脆弹,汤色盈盈清澈,漂着三分油光。竹升银丝面虽细却筋韧,一碗细蓉,口感多元。
除了单纯的条状,在北方,汤面的面也有不少花样。
宁夏 的揪面片 ,是类似方形的,配着一口酸汤,十分销魂;山西的刀削面,是柳叶形的,正宗的面要有一条棱,吃起来才筋道味美。
陕西人则喜欢麻食 ,是搓出来的,山西人叫“猫耳朵”。
麻食美味的吃法,便是烩麻食。
鸡蛋、西红柿、土豆、木耳、豆腐、青菜等食材切丁,色彩丰富极了。麻食个头小,吃起来有一点Q弹,用勺子一次挖一勺来吃,微酸的汤汁裹挟着麻食的面香,烩制的做法带来黏稠与香浓。 炝锅后,撒上一把韭菜末,更妙。
摆上一碗放在老陕面前,没有一个人能忍住不去咥。
当然,说到烩,河南烩面更不能落下。
不论是早餐、午餐,还是晚餐,在河南,你可以和烩面天天见面。
黄花菜、豆腐丝、鲜木耳、海带丝、粉条……一碗烩面看似普通,其实内藏乾坤。用羊骨和羊肉熬出的高汤鲜美非凡,先喝口汤,再吃老师傅手工抻的宽面,点缀上灵魂芫荽和羊油辣子,能让人满血复活。
“咋都得请恁尝尝烩面”,也成了河南人的心照不宣。
不论是清汤寡水,还是浓香浇头, 爱吃汤面的人,大多内心丰富。
有面,有汤,再多不甘都能咽下。吃饱后,再看生活,便少了几分艰难。
内心丰富的人,懂得接纳生活的千万种可能。
波澜壮阔便勇往,平平淡淡也安然。
▲来源:图虫创意
如果说什么面吃得最快?那一定是拌面。
上海 的葱油拌面火了多少年,人人都在心中有一秘诀——
上桌要立刻开拌,炸到有点焦黑的葱,才是真正的正宗。
独特而浓郁的葱香,能将人拉回老上海的慢镜头,一把虾酥或油渣,更让它咸鲜不腻,香萦口腔。
到了新疆,大盘鸡拌面则多了几分豪放。
硕大的食盘中,淋漓着红油的鸡块、土豆、辣椒、皮牙子,遥遥就散发着香气,单独加的宽面,和盘中汤汁一拌,染上颜色,煞是好看。
吃着拌面,配着冰啤酒和现烤的大块羊肉串,当地人都要夸一句“劳道得很”。
如果拌面来打擂,那么不喜欢拖泥带水,“过早”都风风火火的武汉人,会端出热干面。
北方人有着五花八门的打卤面,西红柿鸡蛋面是首选。
在客家,有一种腌面,别具一格。
“腌”在客家话里,是把烫熟的食物加上调料拌匀的意思。
面条煮熟捞出后,加猪油生抽趁热拌匀,铺着炸蒜、葱和猪肉碎,油润香浓。
客家人吃腌面时,还会配上一碗三及第汤,里面放着枸杞叶,十分鲜甜。淡淡的胡椒香气飘荡开来,爽口暖胃,是淳朴地道的客家味。
爱吃拌面的人,懂得爱憎分明。
他们行走的路很长,见过的人也多,在交往中更遵从自己的内心。
在他们眼中,“你不必喜欢所有人,也不必被所有人喜欢。”谁都是第一次活,面对别人的爱不要怠慢,爱自己也是终身浪漫。
▲来源:图虫创意
最有市井味的面,或许就是炒面了。
油烟、大锅、火热到流汗的气氛,造就炒面的风风火火,镬气自生。
广州的大排档,炒面都能炒得很漂亮。
豉油与豆芽齐飞,油香与面香随着炒面的热气扑面而来。在老广最爱的早茶里,一道豉油三丝炒面,就十分受欢迎。
而在浙江诸暨,除了次坞打面,几代人还爱着一碗枫桥面。
灶台一开,大火翻炒,新鲜的河虾、花蛤、鱿鱼、豆干、青菜……入锅,千鲜百味,尽入碗中。
▲来源:诸暨吃货帮
到了吃辣高手江西,炒面少不了放辣椒。
五花肉、猪肝、青菜、肥肠、豆芽……师傅颠勺的技术绝对秒杀食堂阿姨,足料的辣椒不在话下。
爱吃炒面的人,往往不拘小节。
略带油烟的小馆子,比较一般的用餐环境,不会打消他们的觅食热情。
舌尖潇洒,享受不拘束的惬意,就足够了。
他们看似没什么大的追求,也不攀比虚荣,但却将真实的生活,认真过好,毕竟,开心才是第一位。
▲来源: 图虫创意
在TVB里,总是有一句耳熟能详的——
“你饿不饿啊,我煮碗面给你吃。”
面,总是承载着人情,也隐约展示着人一样的性格。
中国的面纷繁多样,人的个性也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讲清, 你又爱吃什么面呢~
End 编辑:黄茜华 校对:李 漫 审校: 刘 昊 来源:极物、光明日报 ▼关注\"青春深圳\"微信、抖音、快手、B站、 视频号关键词:
资讯










